云南:博物殿堂维系文化血脉
不久前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的“国宝盛宴——《史记》中的西南边疆”展览,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哀牢、句町古国的珍贵文物。参观者络绎不绝,一群群少年儿童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参观,入迷地听着讲解员讲述:哀牢古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是云南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历时400多年。哀牢国鼎盛时期,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公里,辖地东起哀牢山脉,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
牛虎铜案、青铜贮贝器、铜鼓、铜俑、铜枕、扣饰等代表古滇国青铜器的展品都一一展示在橱窗里。这些琳琅满目的藏品,举世无双,其鬼斧神工的制造工艺,向人们展示了祖先的智慧和技艺。
博物馆带给人们的是什么?省博物馆馆长马文斗认为: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有共享的宝贵财富,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博物馆里收藏了一切人类发现或发明的东西。博物馆的产生,首先建立在对文物的收藏与保存的基础上。中国的文物收藏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王室收藏至少商朝即已滥觞。到了周朝,《周礼》云:“春官之职,掌祖庙之收藏,凡国之玉镇大宝藏焉”;周王室还设有“守藏室”,老子便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因此能读遍世间之书,参透天下道理。刘邦进入咸阳后获得秦朝王室的藏书,司马迁曾在此参考旧籍为写作《史记》准备材料。到清代,乾隆居住的紫禁城,既是清朝政务处理的中枢,也是清朝文物收藏的中心,它本身更是一座绝妙的博物馆。
最早的云南省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建成?马文斗馆长说,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云南省政府就把博物馆筹建工作列为重点项目,成立了云南省博物馆筹建委员会。当时的博物馆建在昆明圆通寺与连云宾馆一带。
1959年,昆明市重点修建了“十大建筑”,其中昆明军区在五一路上建起了一座军事博物馆,这座7层主楼的博物馆,其风格完全是苏联式的,红星也是模仿当时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建筑标志。
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到昆明参观了军事博物馆后指出:每一个省不一定都建军事博物馆,可以改为地方性的综合历史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从连云宾馆搬到了五一路上这座漂亮的大楼里。镇馆之宝有牛虎铜案、鎏金骑士贮贝器、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银鎏金嵌珠金翅鸟立像等等,这些藏品见证着云南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博物馆曾举办过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李自健、刘自鸣、星云大师等美术大师的作品展览。考古工作者对省内古墓葬、古遗址的清理发掘超过上百次,获取文物藏品2万多件;举世瞩目的“滇王金印”出土、 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掘,都是省博物馆推出的累累硕果。
2006年,省政府决定,建设省博物馆新馆,并要求建成“西南一流,国内领先的大型文化设施,成为昆明市标志性的亮点建筑”。
经过6年的建设,2015年5月建成了庄重沉稳、大气典雅的省博物馆新馆。新馆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占地150亩、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04米,高39米,地面5层,共有10个展厅。每天可接纳2万人。开馆后,11000多件文物进入展厅,使馆藏文物展出量由过去不到1%上升到5%,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博物馆是文化对话的重要工具,是人文展示的重点与亮点,也是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人们通过读懂馆藏文物的内涵,得以理解历史的深度、社会文化的广度以及人性的温度。”马文斗说。
2019年1月,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第二季启动,省博物馆作为全新加入的国内8大博物馆之一,携3件国宝: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大理国银鎏金嵌珠金翅鸟、聂耳小提琴,登上中央电视台,讲述了3件国宝的故事,让滇系文物“活”了起来,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
当时,聂耳小提琴是《国家宝藏》上最年轻的一件国宝,聂耳用这把小提琴谱写出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让每个中国人唱起来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省博物馆联袂中央音乐学院,并邀请该学院提琴制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小提琴制作家、修复专家高彤彤先生来到省博物馆,对聂耳小提琴进行修复工作,开启小提琴的“重生之旅”,希望小提琴再次发声,并用它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向祖国献礼。
2019年,省博物馆开出了这样一份喜人的成绩单:共接待观众187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60万余人次;馆藏文物总数22773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藏品14319件(套)。先后成功举办固定陈列展、特展、外展、精品展共21个,《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长征过云南纪念特展》《穆夏:欧洲新艺术运动先锋特展》《国宝盛宴——〈史记〉中的西南边疆》《法兰西的雄鹰——拿破仑文物(中国)巡回展览》《风花雪月——大理白族的前世今生》《艺坛流徽》等展览绚丽呈现。共举行184场体验活动,受众15000余人;开发文创产品100余件(套)。同时,志愿者服务时长超过3.6万小时,由志愿者队伍组成的“流动巡展,多彩云南”项目覆盖了滇西、滇西北、滇南和滇中的大部分地区,为大众点亮了“文化自信之路”,以博物馆为桥梁,拉近民众与文化的距离。该项目荣获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服务团队(项目)。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马文斗说。在省博物馆的有益探索下,不仅展示了云南文物的品位与格调,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同时,更好地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切实发挥好博物馆作为文化客厅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