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我们不仅要在讲述过程中彰显大国的非凡气度与文明底蕴,激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万丈豪情,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更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对外传播的关键,不仅在于“说什么”,也在于“怎么说”。我们要遵循国际传播规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集中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提升中华文明故事的国际传播效能,要挖掘深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讲好中华文明故事,不能浮光掠影、流于表面,而是要紧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用更多鲜活的素材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用更多生动的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独具的人文价值体系和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用更多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彰显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刚健敦厚和中正和平的文化生命;用更多直抵人心的话语讲好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让世界读懂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万千气象。
提升中华文明故事的国际传播效能,要显示温度。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既想了解“典籍中的中国”“文物中的中国”,也想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的中国”。因此,要积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在真实可感的故事里讲述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用好文物和文化遗产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让中华文明故事既有“中国味儿”又有“国际范儿”。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广泛开展与中华文明相关的学术交流、文艺演出、青年合作、文艺展览,注重思想情感沟通,让中国形象润物无声,让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闪闪发光。
提升中华文明故事的国际传播效能,要强化力度。让中华文明的故事充满力度,关键是讲好“两个结合”。以引人入胜的道理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激发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创造活力,让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发人深思的哲理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既不是古代与现代非此即彼的关系,也不是东方与西方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一个新的文化生命体的诞生与生长的关系。
提升中华文明故事的国际传播效能,要拓展广度。互联网、大数据、云储存等新型传播手段正在深刻颠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抓住时机,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要及时引导、主动引导、有效引导国际舆论,努力构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实现官方话语和民间声音“双轮驱动”。要建构复合型的对外传播载体,建设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效力倍增作用,注重运用5G、云计算、VR、AR等新兴技术全面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传播效能,打造融合高新技术发展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新业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目的是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不仅要在讲述过程中彰显大国的非凡气度与文明底蕴,激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万丈豪情,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更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